九江除甲醛公司安居美环保欢迎您进入,十五年老品牌专注于九江室内空气检测治理!除甲醛就找安居美环保!

深读|升温降温如此暴力,是混乱还是正常?

文章出处:九江除甲醛 人气:发表时间:2022-03-17 20:06
深读|升温降温如此暴力,是混乱还是正常?

 九江安居美环保有限公司www.ajmhb.com是一家专业九江除甲醛公司九江除甲醛公司电话:18007027773,一次治理终身质保、无效果退全款,九江甲醛检测公司,资质齐全、国标检测。

北京气温在上周冲高后暴跌至零下,窗外已经怒放的迎春花在即将到来的风雪中瑟瑟发抖。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3月16日-20日,北京平均气温为2-3℃左右,较常年同期(7.4℃)明显偏低。3月15日,北京市宣布将2021-2022年采暖季居民集中供暖结束时间从3月15日24时延长至3月22日24时。

距离北京2000多公里外的福建省厦门市最近也有“奇事”:位于象屿保税区和岛外海沧大桥匝道附近,本该在夏季结果的芒果树,2月就开花结果了。专家表示,这是升温导致的。芒果树对温度较为敏感,误以为春天到了,但反季果实并不能完全成熟。

有观点认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四季将会更加混乱,事实果真如此吗?

3月8日,阳光几乎普照全国。

根据rammb云图,下午时分,有着“蜀犬吠日”“贵阳”等词汇描述的川渝云贵湘鄂一带变成了彻底的晴空区。半个月前,云贵川湘等地还暴雪连绵;半个月后,这一带已逼近30℃。

在强大暖气团的控制下,重庆打破3月中旬纪录,连续两天达到“夏日”标准,比常年提前两个月。成都、昆明、南京、合肥、武汉等地也是一派夏日景象。

3月8日我国中东部云图动画。图为中国气象爱好者公众号根据rammb云图制作

正在小伙伴们以为可以欢快地脱下厚重的冬装,去明媚的春光里赏花玩耍时,一股强大的冷空气已从东北平原出发,翻越长城、秦岭淮河甚至长江,汹涌而来,让全国大部迅猛降温。

从“暖风熏得游人醉”到“春寒料峭”,冷暖空气频繁“交锋”,升温降温如此“暴躁”是否正常?

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告诉记者,此次气温变化在正常可控的波动范围内,是气象学中的“倒春寒”现象。

根据2018年5月开始实施的《倒春寒气象指标》中的定义:倒春寒一般是指每年春季(3-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

“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初春时节天气变化无常并不鲜见。周兵说:“历史上3月下旬到4月上旬北方寒流、风雪时有记载。‘倒春寒’是我国中东部季风区域的重要天气气候现象,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只是程度和强度有所差别。”

3月14日东北的降雪云系,来自H8卫星。图源:中国气象爱好者公众号

“要判断一种气候趋势出现改变,需要积累一定的年代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一次区域性天气过程不具有扭转季节特征的能力。”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冯爱青向记者解释道:在经历“倒春寒”后,各地依旧会“春暖花开”。公众需及时增减衣物,使身体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冷暖空气激烈“对峙”不能归咎于异常事件,但今年世界各地极端天气气候已然开场。

3月以来,韩国东海岸地区发生大规模森林火灾,首次面向全国发布最高级别火险预警;澳大利亚遭遇暴雨袭击,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去年我国不少地区的“反常”现象也历历在目。2021年5月,湖北武汉出现13级—14级雷暴大风;7月以来,河南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地区遭遇特大暴雨……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指出,2021年,我国气温高、降水多,暖湿特征明显,涝重于旱,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强发、广发、并发。

这一变化趋势背后因素复杂。以创下1961年以来降水最多记录的2021年京津冀地区为例,拉尼娜事件是重要推手。

首先,气候变暖加剧全球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大气温度增加1℃,水汽含量增加7%,大气持水能力增加。

其次,与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密切相关。PDO可简单理解为北太平洋海水冷暖变化,通常具有20-30年周期。这可调节和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强度。

众所周知,海洋是地球气候的重要“调节器”,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海洋内部的洋流运动等可造成千变万化的天气气候现象或极端事件。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2021年9月开始,弱拉尼娜事件再次出现。受拉尼娜的影响,我国北方降水会明显增强,也有利于冬季气温偏低。

海洋是地球气候的重要“调节器”。图源:纪录片《蓝色星球》

研究表明,当PDO处于冷水位相时,我国北方降水会偏多。如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表现出“北涝南旱”特征;80年代开始,转为“南涝北旱”;近十年来,雨带又开始出现明显北扩。目前PDO冷水位相特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意味着未来北方降水总体呈偏多趋势。

“我国是全球最显著的季风性气候国家,季风降水的年际变率大。由于影响我国极端天气的因素复杂,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可能比其他国家更大,需要我们格外警惕。”周兵说。

这一点,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前不久的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也有所提示:2022年,我国北部、南部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北部大于南部,而中部地区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较大。

 

不可否认的是,在大气和海洋能量越来越充足的背景下,气候系统中各个“角色”之间的配置、组合会越来越随性,极端高温、特大暴雨等各种“活久见”的天气会相对频繁。

对此,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宋善允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对防范气象灾害重大风险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影响的敏感性和关联性越来越强,人民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精细。

这与即将到来的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不谋而合——“早预警 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这一主题凸显了气象预报预警在防御和减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2022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早预警 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图源:中国气象局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升高,但灾害损失特别是生命财产损失跟常年相比有所下降。

气象灾害的损失不仅与气象灾害危险性相关,也和防灾减灾能力有关系。“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完善预报预警服务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现在基本上已经实现从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的目标迈进。”肖潺说。

以珠江流域的旱情为例。2021年,面对珠江流域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我国构筑起当地、近地、远地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梯次补充径流,抑制咸潮上溯,确保了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城乡居民的供水安全。

并且,通过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的共同作用,2021年汛期,全国减淹城镇1494个次,减淹耕地2534万亩,避免人员转移1525万人,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大藤峡水利枢纽向下游补水。图源:中国水利

为更好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风险,冯爱青认为,我国应重视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天气和高影响气候事件能力,在开展重点区域防灾减灾应用示范、技术推广方面进一步发力。如在自然灾害高发区和高风险区、连片贫困区、重大战略实施区等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推动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标准化、制度化。

并且,完善灾害损失分担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的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全方位提升绿色金融的科技支撑,充分发挥气象灾害保险和气候变化适应的“兜底”作用。

周兵在城市层面也提出了建议,他表示,需借鉴国外适应型城市建设经验,开展项目实施气候可行性论证,抓住气象防灾减灾薄弱环节与实践警示,加强应急管理中综合防减救灾部门联动,增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科普与提升公众应急避险能力。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返回顶部

赣ICP备19005863号-1